
千人扎堆颐和园是为何?金光穿洞由来已久,为何垃圾桶也成"网红"?
2017-12-12
3628
“金光穿洞”由来已久
北青报记者了解到,皇家园林颐和园中著名的十七孔桥,建于清乾隆十五年,即1750年,桥面宽8米,桥高7米,长150米,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恢宏之感。桥正中的大孔,从桥两端数来都正好是“9”,而“9”被称为极阳数,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,所以将桥建成十七孔。十七孔桥,由于桥孔大小不一,桥面像一张弓,又像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非常壮观。
十七孔桥在冬至前后会呈现红光穿桥洞的奇景。古人在建造桥时掌握、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,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,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,呈现“红光穿洞”的自然奇观,这也是造园设计者的神来之笔。
“金光穿洞”的景观并非是最新发现,在颐和园十七孔桥建成初期,古人就发现了它在黄昏时的壮美景观。最近几十年来,每逢冬至前后,颐和园十七孔桥准能锁定无数摄影爱好者的“焦点”。只有在这个时节的日落时分,十七孔桥的所有桥洞,才会被夕阳染上一抹金光,乍看就像是在桥洞里点燃了明灯。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“金光穿洞”,并且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。
排队8小时等待“网红景观”
赵先生的相机就架在颐和园十七孔桥的西北角,距离西侧的桥头十多米,这是他反复变换位置后最终选定的地点,试验了几个不同的角度后,他将三脚架立在了靠近湖面的栏杆处。
时间是早上8点多,他周围的几个人也开始拿出相机对着十七孔桥的方向,大家相视一笑,“你也来拍‘金光穿洞’?挺早啊!”
说话间,又陆续有人扛着相机和三脚架赶来。赵先生介绍,根据他多年的经验,自己所“抢占”的位置是拍摄“金光穿洞”的最佳角度。而这个时候,距离这一景观真正出现,还有8个小时。
“要等到下午4点钟,那时太阳坠到西边,余晖通过桥洞反射,映满17个桥洞,呈现出来的都是金红色,才能拍出完美的照片。”赵先生说,“之所以来这么早,就是想占个好位置。”
同是摄影爱好者的刘先生曾在8日下午将近3点来过一次,这是他第一次来拍“金光穿洞”,那时能站的位置都挤满了人,拍到的照片里都是人头。他这次特意起了个大早,从天通苑的家里赶过来。“以后就有经验了,就是得早起啊。”他说。
下午不到2点钟,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桥头看到,靠近护栏的地方已经架满了相机,沿着昆明湖水边,队伍绵延近百米。下午3点,大量的人群开始在十七孔桥西北侧聚集,护栏处里里外外站了三四层,挤满了通行的道路。
【上海邻米网络科技,商城开发,企业建站,单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等你来!我司有多套模板任你挑,价格从优,多买多得】
同是摄影爱好者的刘先生曾在8日下午将近3点来过一次,这是他第一次来拍“金光穿洞”,那时能站的位置都挤满了人,拍到的照片里都是人头。他这次特意起了个大早,从天通苑的家里赶过来。“以后就有经验了,就是得早起啊。”他说。
下午不到2点钟,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桥头看到,靠近护栏的地方已经架满了相机,沿着昆明湖水边,队伍绵延近百米。下午3点,大量的人群开始在十七孔桥西北侧聚集,护栏处里里外外站了三四层,挤满了通行的道路。
捕捉“金光穿洞”有诀窍
对摄影爱好者而言,捕捉到完美的“金光穿洞”是前来等待的唯一动力。退休6年的张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爱上摄影,退休后一直到处拍摄有趣的奇幻景观。
张先生将相机的感光度调到100,快门速度定在1/8秒的位置,试拍一张后不太理想,便又接着调试起来。他看到过网上别人拍的“金光穿洞”大片,也跟朋友讨论过技术问题,“但各项参数不是固定的,要根据个人想要表达的内容调节”。
【上海邻米网络科技,商城开发,企业建站,单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等你来!我司有多套模板任你挑,价格从优,多买多得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