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开发 系统定制 网页开发 公众号小程序 尽在邻米

直线电话 021-50770206 - 上海 18817920445(同微信号) 深圳 18817379825

资讯

AI都能配音了,配音员怎么办?

 2024-07-30

  110

“我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?”

很多行业都在担忧这一问题,配音员也不能幸免。

今年4月,全国首例“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”一审宣判,声音被AI化出售的配音师获赔25万元。案件的起因让人“细思恐极”:原告殷某起初只录制了一段音频,但AI化之后,他的声音却能被“复制”出来,“念出”任何一段文本。

次日,知名沪圈人气配音演员赵乾景在微博官宣,将把声音授权给TME出品的AI有声剧《凡人修仙传》。他一个人的声音,被模型训练成多种音色后,可实现一人配多角。

如今,配音界正或主动或被动地迎接新一轮的变革。一方面,生成式AI产品降低了配音的门槛,部分配音员的工作被取代;另一方面,头部配音演员主动打破边界,加剧配音界内卷。

“很诚实地说,不焦虑是不可能的。我会考虑,以后这份职业还需不需要我?上专业课时,老师让我们思考,在AI发展迅速的今天,我们学这一专业的意义在哪?但其实老师也没有标准答案。”播音主持专业大四学生景韬坦言。

被挤压的生存空间

事实上,“所有与声音有关的领域都有AI的参与,”景韬说。

语音客服、导航播报、网络小说听书……这些声音均由AI合成。短视频里耳熟能详的“懒羊羊声线”“蜡笔小新声线”“四川方言”等等,也都由AI自动生成。

游戏领域中,网易《时空中的绘旅人》、米哈游《未定事件簿》都曾采用自家AI技术制作角色语音。AI配音的灵活性甚至给游戏业内带来了新的玩法。游戏音频设计春春介绍道:“部分厂商采取AI配音的模式,通过人工智能识别,能实现NPC(非玩家角色)像 ChatGPT 一样跟玩家简单对话。这样能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。”

哪怕是有人脸与口型出现的复杂场合、严肃场景,AI也能适配。景韬观察到,“我的师哥师姐,刚毕业一年加入到某省会城市新闻播报节目,现在在主播台上的,已经是他们的AI形象了。”

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,AI配音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。2021年,剪映软件推出的还只是各种音色的文本朗读功能,2024年初已能“克隆音色”。6月18日,谷歌发布了名为V2A(Video-to-Audio)的最新系统,无需人工输入提示词,也可以为视频配音。换句话说,V2A能自己“看懂”画面,说出该说的话。

新技术的成熟,导致“声音”的价值被急剧压缩。在闲鱼,几块钱就能买到偶像声线的“生日祝福”。配音演员大碗表示,行业里“一些低端的有声书、广告,已经不需要人来录了”。

配音员小艾偶然注意到,在配音爱好者的交流群里,有人接了50元/小时的有声书角色音配音工作。“一个小时的角色音,配音肯定不止一小时。”据了解,知名配音演员的有声书配音价格多在3000元/小时以上。

而声音被压价,不只是对中下层配音演员的冲击,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冲击。配音演员洪海天认为:“很多新人刚起步时,会录一些小说或者旁白,这些东西大量被AI替代,肯定挤压了新人的生存空间。如果大家都没办法进入这个行业了,这个行业就会逐渐萎缩。”

与AI赛跑

目前,AI配音的优势已逐渐凸显——高效率、低成本、精准。它减少了真人配音的不确定性:不用跟配音演员约档期、角色不会跟真人绑定而“塌房”……

当然,目前的AI配音,还做不到像真人那么完善。AI配音和真人发声的逻辑不同,其制作是先采集真人发音的单音节字,再重新排列组合到新的文本中。有些AI配音听起来像机器人,一个字一个字接连蹦出来,没有气息、停顿,也就没有“人感”。

这在中低端AI配音软件中非常明显。例如部分短视频配音,经常断句不恰当、情感生涩、吐字不清晰、误读多音字。即便是最新发布的谷歌DeepMindV2A,也会出现口型对不齐、生成声音不符合画面等问题。

而真人配音不会出现这类情况,丰富的情感表达、真实性和自然感,甚至能为角色、视频、文本加成。一位好的配音员,可以通过把握、理解角色,随时调整语气、语调、语速,为受众呈现出更好的配音效果。

“同一个人哪怕配同一段台词,每次的气息、节奏等细节都不会完全相同,这也是配音的魅力所在。”配音演员雪女士表示。相较之下,AI无法复刻人类的喜怒哀乐,也做不到像优秀的配音演员那样,将声音、技巧和感情融为一体。

当效率与人性化无法完美共存时,真人与AI技术的进步就像在进行一场赛跑。作为配音员,大碗目前还不太焦虑,“因为AI还达不到人的精细程度,但我觉得这只是时间问题。”

无法被取代的“不完美”

“在媒介发展史上,新旧媒介之间通常不是完全取代的关系,而是互相辅助和共同进化的关系……不能因恐惧而限制人工智能影像生产,也不能因贪念而过度依靠人工智能影像生产。”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陆园这样认为。

因此,与其讨论取代还是抵抗,合作或许才是AI配音未来的发展方向——在利用技术高效性和准确性的同时,保留人类艺术创作的深度和情感。

AI的广泛应用,一方面会倒逼配音演员提高自身技能、学习新技术来增强自身竞争力;另一方面,在刚毕业的电视台主持人李哲源看来,也是一次从业者返璞归真、充分发挥个性的机会。

“它让我们不必再为了某一个播音腔、朗诵腔、配音腔,把自己刻画成流水线上的模子,而是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语音特点上。那些机械的、重复的、枯燥的事情,让AI去做吧,我们就好好做自己,活出自己的样子。”

在此基础上,配音演员雪女士认为:“如何保证技术安全,规范AI配音应用,防止侵权事件发生,可能是行业更需要考虑的问题。”

“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”一审宣判后,阿杰、夏磊等知名配音演员纷纷发博表态:“声音作为一种人格权益,任何自然人的声音均应受到法律的保护,对录音制品的授权并不意味着对声音的授权”。

2021年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将人格权独立成编,首次以立法形式将保护“声音”写入民法典。其中第1023条规定,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,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,明确将声音权益作为特殊的人格利益予以保护。

但AI声音是否属于自然人声音权益的保护范围,仍存在模糊之处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海燕认为,需要明确声音可识别性的具体判断标准、取得授权的主体及授权方式,以及责任主体范围。

配音演员洪海天、夏磊发博提供了操作思路:“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:以后任何公司和个人对于人声的使用(包括AI采样)都要能说得清楚声音数据的来源;每个声音数据都必须标注劳动者的名字并且获得劳动者的授权,这样每个声音数据都可以被追溯,其背后的劳动者也能被知道、被尊重并获得相应的报酬。”

“不只是配音行业,各行各业都会朝着更个性化、更精细的方向去发展。”大碗说,提升行业整体水平,保护好从业者的生存环境,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,或许才是应对AI时代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