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享经济被扣上白痴经济帽子 看来德国人不懂套路
2017-08-06
4662
本周,德国《经济周刊》以《白痴经济:中国的共享泡沫》为题发文,评价中国发展迅速的共享单车,如摩拜单车,前景堪忧。其实德国的媒体对于共享经济的认识太局限了,说好听一点就是“太德国式的严谨”。
对于共享经济其中的套路,显然德国媒体并不明白。
共享经济被扣上白痴经济帽子(图片来自baidu)
共享经济是什么?
德媒《经济周刊》表示,共享的繁荣最终可能破灭。以摩拜单车的商业模式为例,每辆车价值250欧元(约合人民币1978元),每天必须使用5次,才能在一年里拿回本金。而摩拜单车的顾客平均4天才借一次车,每小时12欧分(约合人民币0.9元)的价格也太便宜了。这显然就是赔本赚吆喝,不是白痴是什么?!
对于共享经济而言,它首先不是什么“免费经济”。它更像是一种长尾小额收费经济。以共享单车举例,1元钱1次收费标准就是很好体现。只不过现在共享单车市场竞争激烈,所以才有了国内很多免费福利供大家享用。
共享经济的好处那就太多了,说的专业一点就是对于社会稀缺资源的分配,尤其需要贯彻有偿分配的原则进行调节。比如滴滴Uber不拥有一辆车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租车出行公司,还有爱比邻不拥有一间房,却是世界最大的酒店。
共享经济不是白痴经济!
对于共享经济简单认识后,来说说德国媒体最关注的共享单车问题。这里以摩拜单车为例,他不赚钱,盈利模式模糊这一点不假。根据艾瑞咨询6月份发布统计数据显示,摩拜APP的日均打开次数约为4(3.91)次,按照摩拜最高收费标准1元/小时计算,平均每辆摩拜单车的年收益为1400元,与此同时,摩拜单车的平均折旧成本与维修成本也高达1000元左右(共享单车平均的年维修成本在车单价的30%~50%之间),再除去人力成本、运营成本以及几乎每个月都有的活动成本,摩拜的盈利空间并不乐观。
那么摩拜这么搞真的是在做好事?摩拜背后数十家VC也都是砸钱做公益?当然不是。摩拜当前已经完成了E轮融资,摩拜自己还有投资者其实都看重的,就是共享单车市场经过快速扩张后收到的庞大的用户红利。
有了市场有了人,剩下的就是想想该怎么赚钱了。就目前来看,未来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无外乎几点:
1、租金。一块一次是不多,但苍蝇也是肉。在人数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这将会用来平复硬件折旧成本和运维成本等。
2、广告。这个是必然的,不管是APP还是单车实体本身,都可以做广告。其实当前摩拜还有ofo都已经在实行了,比如小黄人电影上映前,ofo跟小黄人联合推广等。
3、增值服务。在国内的互联网中,最有名的增值服务非QQ会员莫属,各种特权,各种颜色的钻令人眼花缭乱,同样共享单车未必不可以玩。
4、流量变现。通过APP的流量未来对接电商、互联网金融等变现。
5、大数据。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之后,提供大数据解决方案,比如智能交通、用户信用、智慧社区等,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找到相当可靠地合作伙伴。
6、场景经济。可以测试新技术,比如物联网等;可以打造不同的消费场景(金融、电商等),实现变现。
其实很多人都会疑问,为什么就是没说押金这条路呢?其实很简单,押金对于摩拜等共享单车企业来说,更像是对用户的约束以及增强用户粘性的手段。未来押金这个原始的手段很可能退出历史舞台,因为有更好的信用评估方式将会出台,如芝麻分等等。
这里就能回答德国媒体的问题,在共享单车还处在攻城略地阶段,盈利是次要的,重要的是抢地盘,还有留住用户,这些才是将来盈利的关键。
共享单车竞争进入下半程,合并+淘汰
2016年底以来,国内共享单车开始迅猛增长,最多的时候至少有25个新共享单车品牌入局,其中甚至还包括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。如摩拜、ofo、永安行、小鸣单车、小蓝单车、智享单车、北京公共自行车、骑点、奇奇出行、CCbike、7号电单车等等等……
但是据市场份额来讲,摩拜和ofo的份额加起来几乎秒掉其他20多家共享单车份额总和。这其实已经验证了互联网“赢者通吃”的定律,即第一名赚的钱比第二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,第二名赚的钱比第三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要多很多。《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调研报告》显示,以订单量计算,摩拜和ofo占据共享单车市场份额分别为:56.56%和29.77%,摩拜完胜。
因此,从今年年初开始,已经有不少单车企业开始退出,如3Vbike和悟空单车这两个品牌对于很多人都很陌生,基本上都是在他们死亡的时候才知道他们存在过。
对于摩拜还有ofo来讲,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确切的说是背后VC们留给摩拜和ofo的时间不多了。当前摩拜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已完成5轮共超10亿美元融资,ofo也是不到两年时间募集到差不多10亿美元。
两家公司也开始信心满满进军海外,并且大量投放自行车,规模都是千万辆级别,同时两家公司搞免费骑乘活动也是一波接一波,这些都是像极了当初滴滴和快的的打车烧钱大战。
滴滴和快的的结局大家都知道,就是老大吃掉了老二,然后滴滴成了国内共享出行领域的巨无霸,在搞掉了Uber之后更有垄断之势,现在滴滴早已经将触角伸到了国外。
所以说,在幕后资本力量的推动下,摩拜还有ofo的合并不是没有可能,只不过两者现在还有增长空间,等到两者增长至天花板时,也就到了合并之时。这里还是要说一下有了人有了市场,何愁不赚钱。
共享经济泡沫
《白痴经济:中国的共享泡沫》其实,德媒的后半句说的很对。现在共享汽车、共享单车、共享KTV、共享充电宝、共享篮球、共享雨伞、共享睡眠仓……可以说现在除了老婆之外,还有什么不能共享?
前段时间火爆的共享充电宝、共享篮球、共享雨伞等项目现在很多都已经销声匿迹,其中原因很多,但是就以上几个项目讲,他们把大众的偶发需求当成一种必要需求来做生意,哪有不赔的道理。所以对于不断涌现的共享经济项目应当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监控,否则很容易造成社会资源浪费,降低效率。